第139章 两种可能
张六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9章 两种可能,大明:从建文四年开始,张六阳,努努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朱标正妃常氏还在,吕氏一直都被压着一头,做梦都希望自己儿子将来能成为皇太孙,让他母凭子贵飞黄腾达。
后来,朱标长子朱雄英夭折,吕氏在朱允炆和朱标嫡次子朱允熥的竞争中没少使阴谋诡计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/div>
朱允熥生母常氏的亲爹是常遇春。
常遇春是淮西武将中战力最强悍的,这些人从红巾军中一路一起拼杀出来,所建立起来的友谊那是异常深厚的。
后来,新一代淮西勋戚佼佼者凉国公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,也是朱允熥的舅爷。
搁着这层关系,淮西勋贵对朱允熥那肯定是无条件依附的。
朱允炆若想竞争过这些淮西勋戚,那必须得有自己的班底。
能与淮西勋戚出身的这些武将,那就只剩下文臣了。
因而,吕氏自朱允炆年幼的时候,便在这方面培养朱允炆,以求朱允炆各方面都能达到文臣所希望君主的那样。
除此之外,吕氏还未朱允炆寻大儒和文臣中优秀的后起之秀教导。
把朱允炆教导成文臣所希望的那样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也是想把朱允炆和这些人绑到一条船上。
方孝孺,黄子澄,齐泰就是其中之一。
在他们之下,还有一些求名,求利的追随之人。
当然,吕氏所谋是成功的。
朱允炆在朱标薨逝之后,能够在与朱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方孝孺,黄子澄等人是使了大力气的。
这些人虽说在后来的削藩中出了昏招,让朱允炆丢了江山,但不排除有些人对朱允炆还是有极大忠心的。
因而,很有必要预防这些人假意归附,是在寻摸大招。
至于第三批嘛,那就是那些顽固不化,只管纲常伦理,完全不管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二人当皇帝的利弊,只在乎朱棣已靖难之名清君侧是在篡位谋逆。
就比如,铁弦。
不过,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不会转圜,极少会以这种方式归附针对的。
铁弦曾和盛庸一块驻守济南,在朱棣进攻济南时,两人以诈降之法引诱朱棣进城。
在朱棣行至城下时,城门上落下了大铁板。
好在朱棣反应及时,翻身下马第一时间撤出,那铁板只砸死了他胯下之马。
但凡朱棣反应不及时,小命就得交待在那里了。
倘若朱棣死在济南城下,燕军必会军新欢撒,溃不成军。
燕军起兵本就是以靖难为名的,朱棣一死,朝廷是能马上派遣出得力干将出兵收编的。
可惜,没有如果。
后来,朱棣顺利进入应天府,铁弦被擒,因拒不归降,还大骂朱棣谋逆,后被朱棣割下鼻,耳,投入油锅。
朱棣出言询问,郑和随之回道:“是,邱新安因牵连空印案,后在懿文太子的帮助下保下了命,后来便去了应天书院做了院长。”
当年空印一案,所牵扯者数以万计,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冤枉的。
只是,朱标再怎么努力,都不可能保下被冤者所有人的命。
能被保下者,寥寥无几。
也正是因为如此,这寥寥无几者,也就会对朱棣更加感激了。
顿了一下,郑和随之开口道:“刘晨元到达京师之后,他身边曾有个随从去过应天书院,为此奴婢特把应天书院纳入了监察范围之内,根据这几日反馈来的消息,邱新安嫌疑最大,加之邱新安还与受懿文太子恩惠者存在交集,奴婢已安排人进了应天书院,近距离调查了。”
朱棣即位近三年了,早已控制了应天府。
想让他眼皮底下搞个什么事情,那绝无可能。
很明显,倘若不是秦锋主动供出邱新安,继续等着邱新安相救的话,那绝对只有死路一条。
郑和出言,朱棣微微一笑,倒不见丝毫怒气。
缓和一下,这才出言问道:“你觉着那小子为何要主动和你交代这个事情?”
朱棣出言询问,也是基于有了推测的前提之下。
这种情况下的询问,多数只是问问而已。
既是随便问问,那回答起来也就没什么压力了。
朱棣开口,郑和随之道:“奴婢以为有两方面的原因,一个是陛秦侍讲对陛下的忠心,而第二种,则是秦侍讲早就知道以邱新安,或者是建文的能耐,根本不足以与陛下抗衡。”
两种原因,第二种更现实些,也更可靠些。
但无论那种原因,都指向一个事实。
停顿一下,郑和开口道:“要是这样看来的话,那秦侍讲应真不是故意掩护建文的。”
对朱棣忠心,那自不用再说其他。
而在明知朱允炆能力不比朱棣的情况,那就更没必要掩护朱允炆离开了。</div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