暗香兔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6章 罗织罪名,凤归京,暗香兔子,努努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薛骋是个什么性子,作为父亲的建阳帝还算了解,当初苏冶出事时薛骋不在京中,从京外回来后对此事也多有打听和探查,言语里尽是不信,当时他还着意打压过薛骋。
苏绽青从湖中,给薛骋救出来的事,建阳帝也是有所耳闻的,因为此事他当年还夸奖过苏绽青。
多少年了没人提起此事,现在薛延忽然提起,让他将本该忘在脑后的事再次回想起来,这一定不简单。
“你知道了些什么?”建阳帝问。
“儿臣觉得三皇兄不对劲,听说他去了苏家的旧宅,想着替父皇监视他,便派人去盯着,也巧的很得知了他暗中祭拜苏冶,父皇,那苏冶可是罪臣啊!”
建阳帝沉默了一瞬。
他本该告诉薛延,苏冶是被人所陷害的,但他说不出口。
堂堂帝王,怎么能承认自己错了呢?当初他也并非没有怀疑过这件事的真假,可苏冶实在是太得民心了,不知道多少百姓在背后议论,说他依靠苏冶才有胜仗可打,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原因也都是有苏冶的存在。
杀了苏冶的,或许不是宁寿长公主、马赋祥以及瑞王的陷害,而是建阳帝心里的猜忌。
这些建阳帝都明白,也正因他看透了自己,他才更加不能承认。
当初就是因为忌惮苏冶才将其除去,哪怕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年,他也不可能装作毫不在意,和苏冶关系过密的人,对于他来说仍然是个威胁。
“老三和去祭拜罪臣做什么?”建阳帝低下头沉声道:“还有其他什么事吗?”
薛延思来想去,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。
背后那一点点的暗害根本伤害不到薛骋,薛延知道靠自己不成的事,就要集思广益,通过别人的方法取得自己的胜利。
当初宁寿长公主和瑞王等人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便将苏冶拉下马来,他也能用相同的法子,编造假象、证据和事实,挑拨建阳帝与薛骋父子之间的关系,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于是薛延说谎道:“儿臣的手下,发现三皇兄从苏家的旧宅带回来了一个男子,此人被三皇兄看管的很好,儿臣猜测是苏家的旧人。”
“怎么可能?苏家的人不是都死绝了吗?”
“也许还有漏网之鱼,没被发现呢?不然什么人会藏身于苏家的旧宅?又有什么人会得三皇兄如此在意,小心翼翼的带回了自己的住处?”薛延想到自己的幕僚提起过,那人似乎只有一只胳膊,为了将这个罪名做实,他也直接说道:“此人没了一条胳膊,说不准就是两年前断掉的,这两年一直藏身于苏宅,碰巧被三皇兄看见了!”
建阳帝沉默了好半晌,最后才说:“你说了这么多,可有什么证据?”
薛延藏于袖中的手慢慢攥成了拳头,没人知道此刻的他有多么紧张。
陷害人这种事,他只给旁人出过主意、当过帮手,却从未自己试过,所以若说不紧张那完全是假的。
何况他自己方才说的那些也不过都是胡编乱造罢了,利用的便是建阳帝藏于心底的多疑和猜忌,哪里有什么证据可言。
可挑拨起建阳帝对薛骋的疑心,这便够了。
“父皇,儿臣担心三皇兄错了心思,和那乱臣贼子狼狈为奸要害您,所以提早告知您一声,也正因如此还未取得证据。不过父皇您不必担心,儿臣这就帮您查证此事,若是因此误会了三皇兄,查证过后儿臣亲自到三皇兄面前请罪!”
说完,薛延又磕了个头,站起身便要走。
“且慢!”建阳帝拦住了薛延的动作:“你到哪去?此事若是真的,你这番行为岂不是打草惊蛇!”
听他这么说,薛延的嘴角忍不住勾起了一抹弧度。
他知道,建阳帝的多疑是连他本人都忽视的地步,却又真实的存在着,只需要稍微吹阵风,这颗本不该存在的火星便能燃起燎原的大火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/div>
“难道父皇就要晾着此事不管吗?三皇兄为人坦诚,儿臣觉得他不会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,但保不齐他从苏家带回的那个人不对您怀恨在心啊。”
建阳帝闻言,猛地拍了拍桌子:“怀恨在心什么?苏冶父子谋逆,朕下令命人处置了他们,这是他们自己作孽,他有何怀恨在心的?”
这个节骨眼上,他还在主张自己是对的,薛延努力控制住笑意,没想到事情进展的如此顺利,建阳帝这么简单就被他拿捏住了。
“那父皇,要不儿臣去三皇兄府上,将此人找出来?就算是严刑拷打,儿臣也一定从他的嘴里撬出来实话,看看他究竟要哄骗三皇兄什么。”
言行逼供,人落到自己的手里,想让人家说什么还不是随他的心意?看书喇
只要拿下一份证供,薛骋这辈子就别想再翻身了,而他作为立下大功的人,他一定会是下一个太子。
“不可。”建阳帝拦住了薛延的动作,声音发沉:“从前朕错信过很多人,也怀疑过很多人,做了几件不该做的事,朕已经有些后悔了,若是冤枉了老三,朕便辜负了他曾经站在朕的面前保护朕了。”
“父皇!三皇兄他是您的儿子,是您的臣子,身为儿臣保护自己的君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,无需您为他做什么让步,错了就是错了。”
建阳帝眼神犀利的抬起头来,目光如刺看向薛延:“既然错了就是错了,那你在酒楼杀害梁国公侄女的事,又该怎么算?朕还没调查此事的缘由呢,要不要朕命人追查此事?”</div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