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惊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百八十九章 乾熙十八年,恒寒气候不远了,重生朱棣之子,步惊俗,努努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乾熙十八年,正月二十一日。
奉天殿,早朝。
朱高煦升座之后,环视殿内文武大臣道:“今日是乾熙十八年的第一次常朝,朕要宣布三件事。”
送走热闹非凡的元宵节数日后,乾熙君臣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新年度的第一个常朝。
朱高煦着急是因为黎氏越国被灭后,大明正式把扶南半岛纳入版图,接下来他有很多事情要安排。
而群臣着急则是为了扶南半岛的权利分配之事。
此时,众臣闻言,皆抖擞精神,仿佛兔子般竖起了耳朵。
随着两道震惊天下的圣旨在乾熙十七年年末颁布之后,旧的一年过去了,大明百姓迎来了新的一年。
正所谓“新年新气象”,朱高煦决定在这新的一年里做一些新的尝试。
“黎氏越国建立在暹罗、真腊、占城三国王公贵族的尸骨上,朕发兵剿灭黎贼之后,派使者寻找三国王族后裔,却一无所获。而三国百姓又心向大明,纷纷推举耆老向朝廷上书,乞求朝廷将暹罗、真腊、占城收归治下,派遣流官加以治理,如昔日安南国故事。”
“此乃人心之所向,朕决定答应三国耆老的乞求,改占城为象林府,划归交州布政司治下。同时,以暹罗河(蒙河)为界,河北之地设暹北承宣布政使司等处进行管辖,河南之地设暹南承宣布政使司等处进行管辖。”
朱高煦朗声道:“这便是朕要宣布的第一件事,诸卿以为如何?”
“陛下圣明,臣无异议。”
吏部尚书兼内阁顾问王直兼走出班序说道。
“如今暹罗、真腊、占城三国皆已不存,我大明人心所向,陛下顺天应人,合符天道,臣亦赞成此举。”
户部尚书兼内阁顾问王左紧随其后道。
礼部尚书兼内阁顾问杨善略作犹豫后,也走出班序表态道:“臣附议。”
随后兼任内阁顾问的兵部尚书王骥、刑部尚书魏源、工部尚书王卺依次出列表示赞同朱高煦的决定。
接着,众文臣纷纷高呼“陛下圣明”或“臣等无异议。”
朱高煦将目光移向勋臣武将一列,问道:“两位都督可有异议?”
大都督府右都督兼内阁顾问陈懋道:“陛下圣明,臣无异议。”
“陛下圣断,臣自是赞成。不过,黎贼虽灭,但两暹(暹北、暹南)之地仍存在大量土酋豪强,为防备再起叛乱,臣奏请陛下派遣大将镇守两暹。”
大都督府左都督薛禄躬身道。
以前朱棣在永乐初期改革爵位制度,规定了降等袭爵与考核袭爵并行,而朱高煦去年年底颁布圣旨,让沐俨袭爵黔国公,继续镇守云南,又让张辅世镇孟甸、朱能世镇孟挝。
他这两道旨意,等于重新建立了一个爵位世袭罔替的规矩——世镇一地便可世袭罔替。
朱高煦此举,无疑是变相的兑现了朱棣在永乐年间对勋臣武将们的承诺——分封异姓功臣于海外建国。
自那以后,凡是公侯级别的勋臣武将无不翘首以盼,期待着能够外出世镇一地,让自家爵位世袭罔替,与国同休。
尤其是在黎氏越国刚被灭掉的情况下,扶南半岛南部继续至少两位大将镇守。
薛禄这番话,等于是说出朝堂上众勋将的心声。
虽然有资格参加早朝的勋将不多,只有寥寥十余人,但他们却代表着武将的声音。
洪武后期,朱高煦还是皇孙之时,薛禄就以护卫之职,跟随左右。
可以说,薛禄是朱高煦的潜邸老臣,也是朱高煦的绝对心腹爱将。
他与朱高煦多有默契,知道眼下这个情形需要有人代替众武将提出这个问题,而陈懋刚才却没有提,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“薛卿所言极是,朕正有此打算。”
朱高煦顺势接话道:“为后世子孙计,扶南半岛不容有失,两孟(孟甸、孟挝)有张辅、朱能镇守,两暹亦需两位大将镇守!”
“陛下,于大明而言,扶南半岛乃边陲蛮荒之地,有英国公、成国公坐镇足以,何须再派大将?”
右都御史陈镒走出班序,躬身行礼道。
薛禄、陈懋等勋将立即对陈镒怒目而视。
朱高煦却微微一笑,抚须道:“陈卿,扶南虽地处云南之南,对朝廷来说,确是边陲。但那里的水稻一年三熟,澜沧江等流域更是有着广阔的平原可供开垦。若能对扶南加以开发,数十年后便可‘扶南熟,大明足’!”
“陛下,大明坐拥两淮、湖广、两辽等广大平原,无论是甘薯还是马铃薯,皆可在灾荒之年,解决民间之饥荒。而开发扶南,耗时耗力不说,还需武力镇防蛮夷作乱,若所托非人,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?”
陈镒恭声劝道。
朱高煦高声道:“朕决意郡县扶南,陈卿无需多言。”
接着,他大手一挥,示意陈镒退下。
群臣能感觉到朱高煦兼并扶南的执念,就像永乐年间朱棣要把草原上的瓦剌与鞑靼打残的执念一样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/div>
事实也是如此。
为了吞并扶南,朱高煦早就进行了布局与谋划。
从乾熙十二年四月,他调张辅入云贵都督府担任军参总督开始,算是对兼并扶南半岛的一个关键性布局。
张辅不负所望,率领大明官兵艰苦奋战,迫使思任法在乾熙十三年的四月派出使者向大明赔款求和。
于是,大明第一次征讨麓川之战以麓川一方求和告终,大明取得胜利。
而那时的胜利对朱高煦来说,只是大明兼并扶南半岛的第一步。
他那时不杀思任法,是因为那个时候整个扶南半岛还没有大乱起来。
等到原安南地方豪族黎利在交州府起兵叛乱,老挝宣慰司也跟着乱起来之后,朱高煦自然要趁机把思任法往南赶,让战乱席卷整个扶南半岛,这才符合他的利益。
在乾熙十四年十月底,朱高煦以大都督府左都督张辅挂平蛮将军印,云贵一军戎政提督赵安、云贵二军戎政提督蒋贵、云贵三军戎政提督任礼为左、中、右参将,王骥、陈怀、高士文为参谋,领兵十万,进讨思任发。
同年十二月,思任法大败之后,不得不携带妻子从小道渡江经景迈逃往暹罗,随其渡江溺亡者不下万人。
至此,大明第二次征讨麓川之战,以麓川思任法、东吁吞秃鲁政权覆灭为结束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